二零一八年九月
第一部分 学院概况
一、基本情况
我校是由教育部、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的一所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始建于1956年,具有60多年的办学历史。自创办以来,秉承“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的办学思想,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多元立交”为办学理念,以“为安顺乃至全省经济转型升级发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为办学定位,以“改善条件、特色建设、创新发展、服务地方”为办学任务,努力实现“实力、特色、品牌、示范”的办学愿景。
二、办学条件
我校占地面积1181亩,总建筑面积30.9172万平方米。设置护理学院、医学院、商学院、工学院、农学院、旅游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及公共课教学部、培训部、实训中心等10个教学机构。学校现有教职工464人,其中专任教师411人,校内设有安顺技师学院、国家第98职业技能鉴定所、安顺市职业教育培训中心、贵州省财政金融实用人才培养基地等10多个教育培训机构。至2017年搭建校外实训基地139个,校内实践基地162个。校企结合实训基地100多个,同时在上海建立了“安顺职院长三角学生创业就业基地”。实训教学仪器设备值达3000多万元,校企共建专业共享实训设备 6000多万元。
三、办学特色
建校十多年来,学校坚持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进专业改革建设,特色鲜明地走“政、校、企”合作建设专业之路,促进学校快速发展,实现了办学规模与办学质量“双提升”。积淀形成了“德能俱厚、有业乐业”的校训,“明理自强、知行合一”的校风,“教喻有节、修业不倦”的教风,“笃行苦练,日臻新境”的学风。重点建设旅游管理、护理、医学影像技术、会计、畜牧兽医 5 个骨干专业和软件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茶树栽培与茶叶加工、电子商务等7个市级特色专业。
四、办学成绩
为适应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需求,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就业水平,学校一方面从人才培养的源头——“教学”入手,通过完善提升和改革创新,形成了“项目导师制、教学做一体、学训赛相通”的教学特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近年来,我校学生在国家、省、市各级职业技能大赛中,共获各类奖项626项,其中,国家级奖项14个,省级项156个 ,市级项446个,一大批优秀学子,通过大赛点亮了人生,凭借技能改变了命运。一方面通过实行双证书制,突出学生技能培养,毕业生就业率长期稳定在95%左右。
第二部分 适应社会需求能力情况
一、资金保障
我校办学经费来源主要是国家财政性拨款、事业收入、其他收入、政府购买服务和提供科学技术服务收入。2015年至2017年事业收入经费分别为3493.81万元、3510万元、4015万元;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分别为9815.3万元、11701.14万元、9957.19万元,其中,2015年、2016年的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包含退休费用,而2017年退休费用划归人社部门,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不包含退休费用1844万元。办学经费总体呈现上升趋势。
二、招生就业
根据《安顺职业技术学院2018年全省职业院校评估工作实施方案》文件的相关要求,结合2015年至2017年招生及就业工作方面的各项数据,对招生、就业情况进行了分析总结,扎扎实实开展了自我评建,现将自评报告如下:
(一)招生工作
1、工作措施
(1)深化招生制度改革,拟定招生章程。根据招生政策,加大分类考试招生力度;做好社会人才需求调研和专业分析报告,每年按要求编制上报专业招生计划,拟定《安顺职业技术学院招生章程》向社会公布,拟定《安顺职业技术学院招生工作实施方案》,统筹安排全年的招生工作,保证学院各类招生工作顺利开展。
(2)积极开展“专升本”报名摄像等服务工作。为给更多应届高职毕业生提供进一步深造的机会。我院将“专升本”报名摄像工作纳入常规性工作中,每年均按要求组织考生进行报名摄像、网上填报志愿等服务工作。
(3)加大招生宣传力度,多渠道进行招生宣传。实行招生宣传工作分片包干制,成立以院级领导为组长,七系一部的书记、主任及招生办成员组成的招生宣传小组,按区域划分宣传点,分片包干进行招生宣传。同时,加大网络和媒体宣传力度。通过安顺职业技术学院官网、微信公众号以及安顺职院招生与就业资讯微信平台定时发布招生信息。
(4)严把工作流程,全力做好各类招生工作。2016年,根据《省教育厅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教学[2013]3号)文件精神,我院首次实行高职分类考试招生,采取“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综合评价方式录取考生。我院招生部门认真学习招生政策,积极开展了招生宣传工作。根据分类考试招生录取原则,经省招生考试院审核,我院共录取分类考试考生800人,分类招生总人数占录取总数的60%;2017年,根据《黔招委[2016]40号-做好17年高职(专科)教育考试招生工作通知》要求,高职院校分类招生比例不低于60%。我院积极开展各项招生工作,最终实现分类招生比例达70.6%,顺利完成了各项招生任务。我院严格按照贵州省招生考试院的相关文件规定开展各项招生工作,积极服务学生,为中职单报高职的考试开展了报名摄像及体检等工作,并为学生填报志愿进行指导和上网服务。在招生录取的所有环节,始终坚持阳光招生,按录取规则完成所有类别考生的调档、阅档、退档、审核等各环节的工作,规范工作流程,录取学生名单严格执行院领导审核制。
2、工作成效
2015-2017年,我院高职计划招生数分别为4146人、4500人、4500人,实际招生数分别为3153人、3418人、3423人,三年实际招生数与计划招生数所占百分比均稳定在76%左右。从数据中看出,2015-2017年我院高职招生呈现出了“三高”态势,在招生计划数、实际招生数和实际招生数的占比等方面均较以前有较大幅度增长。从生源情况看,我院绝大部分生源来自省内,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作出了显著贡献。
(二)就业情况
1、工作措施
学院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创业教育工作,健全就业信息服务体系,服务毕业生就业创业。
学院将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纳入各专业的教学计划,于二年级第二学期开设,每周2学时,2学分。2015年又响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开设了创新创业指导课程,同时,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创新创业指导研究,主编高职高专“十三五”规划教材《创新创业指导》,运用于我校创新创业课程教学。开展毕业生创业培训,提升学生自主创业能力。2013年至今,开展毕业生GYB培训24期,共培训毕业生5178人。
把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作为事关学院生存与发展的大事来抓,实施“一把手工程”,成立了以学院院长为组长的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就业指导办公室,全面负责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实行院系两级管理,各系成立了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小组,组长由各系党总支书记担任,各系学管人员、辅导员、班主任为成员,建立健全了“领导负责,指导办统筹,以系为主,全员参与”的就业工作机制。同时,就业指导工作实行目标责任制管理,每年与各系签订《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目标责任书》,把各系的就业创业工作情况纳入年终绩效考核体系,作为考核各系的重要内容,为做好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2017年初,在蔡官校区精心打造了近500平方米的就业创业服务驿站,设置办公区、招聘区、面试区、休息区和培训区,学校就业创业指导办公室入驻服务驿站。以就业创业服务驿站为平台,有效搭建用人单位与毕业生沟通桥梁,为毕业生举办了专场招聘会,组织大型校园供需见面会。同时,充分利用校园网、安顺职院招生与就业资讯微信公众号等网络平台,多渠道宣传就业政策,发布就业信息。实现了就业指导的专业化,创业培训的常态化,毕业生的供需见面会日常化,提高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质量。
2、工作成效
学院建立了毕业生就业质量跟踪调查制度,认真做好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服务工作。主动与用人单位联系,各专业通过召开行业、企业座谈会、走访用人单位等形式,进行用人单位毕业生跟踪调查,每年发布《安顺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为我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建设、就业指导提供重要依据。
良好的就业工作机制和扎实的就业工作的开展,保证了我院毕业生的高就业率: 2015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97.01%,2016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96.88%,2017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94.41%,均超过全省高职院校平均水平。
三、教学改革
(一)专业结构
1、优化专业结构,探索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坚持“产教深度融合、资源优势互补、共建一流专业、多方共同发展”的专业建设思路。紧扣国家发展战略及地方社会需求和主导产业发展变化,建立完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不断优化专业结构,通过市场调研,围绕安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需要优化设置专业,形成结构合理、特色鲜明、错位发展的专业发展新格局。以省级重点专业群和省级骨干专业建设为抓手,不断优化专业结构、整合专业资源、提炼专业特色、凝聚专业力量、提升专业服务产业的能力。我院2018年高职招生专业包含医学、工业、农业、经济管理、旅游管理、信息工程等35个。
2、以项目申报为依托,加大专业群和专业建设的力度。推进专业集群化发展,重点建设服务地方产业转型升级的5个专业群,即:服务安顺全域旅游的旅游服务专业群、服务安顺大健康产业的医学技术专业群、服务安顺军民融合产业及大数据产业的智能制造技术专业群、服务安顺大扶贫及现代山地高效农业的现代农业技术专业群、服务现代服务业的商贸物流专业群,促进专业群建设从“对接产业、服务产业”向“提升产业、引领产业”转变。重点建设旅游管理、护理、医学影像技术、会计、畜牧兽医 5 个骨干专业和软件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茶树栽培与茶叶加工、电子商务等7个市级特色专业。我院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群已获得贵州省高等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工程立项建设,护理、会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已获得贵州省高等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工程立项建设。
(二)课程体系
全力推进我院课程体系、课程结构等方面改革,重构课程体系,进一步提高选修课比例,打造与安顺经济发展高度匹配、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专业课程体系。加大专业课程建设力度,开展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加强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和教学资源的开发力度。推行“课岗”融合、工学结合的教学方式,不断深化与企业、行业的合作,完善多元化过程性考核制度,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专业技能及后续发展能力。开展网络课程建设,将优质课程资源引入我院课程建设,提高课程建设的整体质量。
我院《护理学基础》、《医学影像检查技术》、《旅游商务礼仪》、《人力资源管理》4门课程已获得贵州省高等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工程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立项建设。
(三)教师团队
我院教师坚持“外引内培”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实施“走出去、请进来”战略,加强队伍建设工作,努力打造符合优质高职院校要求的双师素质队伍,完善师资队伍建设机制,创新培养模式,提升师资整体素质。我校现有教职工464人,其中专任教师411人,常年保持一支100多人的外聘行业企业专家队伍担任兼职教师。其中,副高职称以上的教师115人,占专任教师数的28%,中级职称教师152人,占专任教师数37%。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学位教师83人,占专任教师数的20%。“双师”教师229人,占教师总数的56%。初步建成了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教学与科技服务能力较强的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
1、项目申报成绩显著。商学院郭福琴教授、旅游学院谢玲玲副教授获得贵州省高等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工程省级职教名师,护理学院丁学芳老师获得贵州省中等职业教育内涵发展行动计划省级职教名师工作室立项建设,医学院宋小冰老师、农学院邵亦俊老师获得贵州省高等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工程省级“大师工作室”立项建设。护理学院护理学基础教学团队、农学院畜牧兽医教学团队、公教部体育教学与比赛教学团队获得贵州省高等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工程省级优秀教学团队立项建设。
2、重视青年教师培养管理工作。各系新建一批新老教师结对帮扶对象,制定帮扶计划;通过观摩示范课、点评课、指导备课、专业实践技能指导等环节,使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落到了实处,不断提高了新进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
3、加强校企合作,聘请兼职教师,充实教师队伍。按照“三共同三循环”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的要求,与企业、行业一线加强联系,积极聘请行业专家、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能工巧匠共30余名担任兼职教师,优化了外聘兼职教师队伍。
4、抓好师德师风建设。始终把师德师风建设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切实增强教师的爱岗敬业、严谨治学、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意识及责任心。
四、实训教学
全面落实“三共同、三循环”人才培养模式,通过积极申请项目、深化校企合作等方式,引入社会资源参与办学,共建校内实训基地,增加教学仪器设备。按照“学校建到园区去,车间办到学校来,专业围绕产业办,毕业就近找工作”的思路,坚持“校企共建、厂校一体”的基本原则,积极探索“开设一个专业,开办一个产业”的校企一体办学模式,不断深化校企合作,至2017年搭建校外实训基地139个,校内实践基地162个。其中校内实践教学工位数达到2772个,2016学年学生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学时总量达6101142人时。2015年至2017年,我校通过不断购置教学仪器设备,教学仪器设备值分别为3311.20万元、5600.61万元、 6078.36万元。
五、职业鉴定
我校第98技能鉴定所始终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加强职业技能鉴定管理,提高职业技能鉴定质量,促进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健康持续发展。自2017年9月12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公布国家职业资格目录后,培训工种大幅减少,鉴定规模逐步萎缩,现可开展计算机高新技术模块和电工、车工、汽车维修工等10余个工种的鉴定。2017年取得与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的人数有3500余人。
六、信息化校园
随着贵州省大力发展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以及物联网技术方面的发展思路,我校抢抓机遇,依托新校区建设,明确了信息化建设的顶层设计:建设一所智慧型校园,并在此基础上完成“职教云”建设,让教育教学改革的成果普惠于在校学生和社会。
目前,学校已经投入约3000余万元打造智慧校园项目。目标是建成以现代网络为基础,利用信息技术将学院的各种信息资源智慧化、云聚化,并实现智慧化的信息管理方式和沟通传播方式,从而形成高度信息化、智能化、共享化和网络化的校园生活环境、校园学习环境、校园科研环境和具有职业技术教育特征的校园创新、创业环境。建成后的安顺职业技术学院智慧校园,在校园环境方面将实现高速便捷的有线、无线双网覆盖,并与手机相结合的网络环境;拥有校园导航系统、智能广播、平安校园、一卡通、职业技能虚拟体验馆、智慧教室、智能厂房、智慧农业产业园和创新创业孵化园等一系列智能系统;在信息集成方面将利用统一的平台和接口规范,把学校的各种应用系统(如:信息集成支撑系统、综合校务、学生管理、财务、OA系统、人力资源管理、设备资产管理、后勤管理、科研管理等数十个应用系统)集成起来,实现信息的共享和交换,为用户提供统一的访问界面,并为后续的应用系统设计和实施提供统一、规范化的要求。
目前,“云、智校园”系统校园网硬件基础工程已基本完成,全新改版的安顺职业技术学院门户网站群系统即将上线。统一身份认证系统、迎新等一部分运用系统已完成调试工作。到2018年底前,将完成学校全部业务部门的管理信息化,扩展和深化面向校内“教师、学生、管理者”的综合服务,将“云、智校园”应用面向家长、企业及社会等校外用户扩展。职教云平台建设完成,开通部分慕课,充实微课资源,校内外仿真专业工程实训中心系统完成并运行。校园一卡通系统、移动校园与“云、智校园”进行有机结合,并完成推广使用。
七、后勤保障
以提高后勤服务保障水平为目标,规范国有资产管理和物资(设备)采购的规章制度及工作流程与程序,健全医疗卫生、食品安全、水电保障等应急处置预案,完成后勤服务中心、“一站式”学生事务服务中心、运动场、学生南食堂建设、体育馆与图书馆的建设,营造干净、整洁、舒适、卫生的校园环境。校园一卡通现已实现在校内就餐、购物、住宿管理等学生学习、生活过程中投入使用。
第三部分 存在问题和改进措施
一、存在问题
对照《2018年全国职业院校评估工作手册》标准,通过审视自身,我校发展中还面临着专业结构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不相适应的矛盾,内涵建设与人才培养质量要求不相适应的矛盾,仍未得到彻底解决。
(一)专业建设及教学改革方面
学院教育教学改革正稳步开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我院在重点专业、精品课程和教学成果奖项上与优秀高职院校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1、专业建设和发展不平衡,需要进一步优化专业结构。
2、有效整合与科学利用教育教学资源的力度有待加强,教育教学资源在各系及专业之间的分布有待优化。
3、高质量的教学成果较少,产教融合深度不够
4、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尚需建立与完善。
(二)师资方面
1、高层次人才欠缺。
2、教师在教学、科研、创新等方面水平和能力不高,竞争力不强。
3、教师梯队建设不够合理,专任教师中高学历、高职称比例偏低。
4、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兼职教师队伍要进一步充实。
二、学校改进措施
(一)调整专业结构、适应地方经济发展
围绕安顺市产业的升级发展,确定了重点打造与地方产业发展高度契合、极具地方特色的旅游管理、会计、护理、医学影像技术、畜牧兽医等5个高水平的专业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群,将茶树栽培与茶叶加工、中药学、电子商务、烹饪工艺与营养、机电一体化——人工智能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软件技术等7个专业作为市级特色专业建设的专业建设目标。
为提升学院专业建设水平,我院旅游服务与管理和健康服务技术2个专业群已获得贵州省高等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工程(省级重点专业群)项目建设,护理、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会计专业和旅游管理4个专业已获得贵州省高等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工程(省级骨干专业)项目建设。
(二)实施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工程,深化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围绕 “三共同、三循环”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实施质量提升工程,加强内涵建设,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我校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高,人才培养结构更加合理,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显著提升。根据贵州省教育厅制定的《贵州省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工程实施方案(2016-2018年)》,学校迅速制订《安顺职业技术学院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工程实施方案》,以贵州省省级优质学校申报为契机,以质量提升工程各项目建设为抓手,加强内涵建设,各专业围绕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工程九大具体建设项目,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人才需求对自身办学定位、办学条件、特点优势,拟定切实可行的建设方案,积极组织相关项目申报。截止到2017年底,我院高职共有12项成功申报立项,并成为贵州省优质高职院校立项建设单位。
(三)推进人事制度改革,适应学校办学规模,提高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能力
一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继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在事业编制不足的情况下,推行“双轨制”队伍建设,多渠道引进各类技术人才,以适应不断扩大的办学规模。二是实施绩效工资改革,按照“科学合理、精简高效、注重业绩、优绩优酬”的原则,依据人员编制、学生规模、教学及管理工作职责,深化绩效工资改革,使教职工绩效工资与学校发展相适应,有效调动教职员工的积极性。三是积极推进“三定”工作,理顺学校管理运行机制,重构机构设置、岗位职责、岗位编制,促进学校教学效能与行政效能大提升。
(四)深化校企合作,推进实训基地建设,提高办学实力
全面落实“三共同、三循环”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增加教学仪器设备,提供技能教学平台。积极引入社会资源参与办学,利用德促项目资金1400万欧元,加强我校医药实训基地、工程实训基地、信息工程实训基地、农业示范园的建设,利用国家级、省级、市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专项资金800万元建汽修专业、数控专业和网络专业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利用以奖代补中央专项资金600万元建设旅游专业开放性实训基地,利用现代职业教育技师提升计划中央专项资金580万元建成医学、经济、农业、信息工程等各专业实训室,利用省级专项经费50万元建电子商务实训基地,学院自筹180万元建VR中心。届时,我校教学仪器设备值将达15800万元,将切实提高我校的办学能力。
“产教深度融合示范平台”项目是我院优质校建设的亮点,在学院的统一领导和部署下,根据建设方案及项目建设任务书 “一院二店三园”的目标要求,按照申优工作日程安排,校企合作办近期的工作重点及打算主要有以下方面:
1、启动产教深度融合体制机制创新工程
一是通过产教深度融合示范平台建设,探索创建“双主体”办学的体制机制;二是制定工作方案,鼓励各专业结合专业教育特色,深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推进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课堂与车间的融通结合、教师教学指导与师傅实践指导的互动结合、校内与校外的内在结合;三是推动建立“产教深度融合”课程学分,建设职业素养与“产教深度融合”课程体系。进一步完善“主修+拓展”、“通识+专业”、“专业+项目”模式的课程建设;四是进一步完善校企合作运行管理能力,年内出台《安顺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管理办法》《安顺职业技术学院招商引资管理办法》。做到工作流程、工作方法有章可循、有据可依,简化工作程序,明确学校各相关部门和人员的责任义务,避免工作无序、混乱状况,不断提升运行管理水平。
2、加快推进产教深度融合平台建设工程
加快进程,到2020年在校内建成产教深度融合紧密型校企合作的“一院两店三园”6个生产性实训基地,形成“园中校、校中园”办学格局。充分发挥产教融合示范平台在专业建设、课程改革、教师发展、校企协同育人、协同创新、创业孵化、社会服务等七大功能,凸显产教融合示范功引领作用。年内主要开展以下工作:
一是基本完成与云创众达合作的双创孵化园项目建设工作。该项目已于今年8月22日举行奠基仪式,主体工程正式动工,预计2018年年底主体工程完工、完善相关手续,并将于2019年3月份正式开园。
二是完成与御茶村合作共建精制茶车间项目建设。该项目拟建设一条具有较高的技术先进性和较强的示范引领作用的抹茶生产线,对推进贵州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和“黔货出山”意义重大。目前车间装修工作正在进行,拟于今年9月底完成装修并在年内正式投产。
三是推进与中核恒通共建校企合作实训医院项目立项和建设。经多轮磋商,我院与中核恒通于2017年元月19日签订框架协议共建校企合作实训医院,但由于未得到政府批复,项目框架协议签订至今近两年时间仍未落地。我院将持续加快相关工作进行,力争在年内得到相关批复,推进项目的进行。
四是推进与好吃街旅游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共建汽修专业实训基地项目建设。该项目旨在打造具有现代化的、凝聚力的专业职业人才培养平台及汽车相关专业的创新高技能人才培训模式,校企合作开展现代学徒制改革试验,协同创新。是集营销、汽车美容、培训、维修、科研、教学为一体的4S汽车服务综合体实训基地。项目经多方洽谈后已于2017年4月17日正式签约,计划今年9月初正式动工,2019年2月底完成主体工程建设。
五是完成实训酒店项目合作经营的招商引资工作。目前我院实训酒店主体工程建设已进入收尾阶段,我院力争在年内确定合作企业、合作方案,根据工作流程有序推进项目落地。
六是推进军民融合产业园合作经营招商引资工作。年内加快推进招商工作,寻求合作伙伴,盘活国有资产,解决相关专业学生的实训实习问题。